客服热线:18520143666
惟思智能网
18576370666
首页>供应>机器人配件>控制柜内部件>ABB 机器人伺服电机故障解析与维修指南! <上一个 下一个>

ABB 机器人伺服电机故障解析与维修指南!

价    格

最小起订货量

  • 面议

    无限制

本公司精品橱窗推荐
  • 注册资本|未填写
  • 企业类型|企业单位
  • 主营产品|ABB机器人备件,ABB示教器,ABB伺服电机,ABB减速机,ABB通讯板卡
  • 公司地区|中国
  • 公司荣誉| VIP第1年:1级
供应产品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本页信息为ABB机器人备品配件服务商为您提供的“ABB 机器人伺服电机故障解析与维修指南!”产品信息,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“ABB 机器人伺服电机故障解析与维修指南!”价格、型号、厂家,请联系厂家,或给厂家留言。
品牌ABB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2025-09-07 11:54
浏览次数0

ABB 机器人伺服电机故障解析与维修指南!

ABB 机器人伺服电机是 ABB 机器人运动执行的核心部件,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,驱动各轴精准运动。其故障通常表现为 “电机不转、异响振动、过热报警、位置偏差” 等,需结合 “电气性能检测”“机械部件拆解”“负载匹配验证” 三方面定位问题,以下按常见故障类型拆解解析与维修方案:

一、核心故障类型 1:电机不转(无输出,报 “轴驱动故障”)

典型现象

机器人示教器报 “30022 轴驱动故障”“30034 电机无响应”,手动盘动电机轴无卡阻,但指令下发后电机无动作,驱动器(如 DSQC346B)故障灯亮。

故障原因与维修步骤

1. 供电回路故障(优先排查,安全第一)

  • 原因:电机动力线缆(U/V/W 相)断线、接头氧化;驱动器输出端无电压;熔断器(如电机端 F1)熔断。

  • 维修操作

    • 断电检测线缆:断开机器人总电源,拔下电机动力线接头(如 DSQC668 的 X4 端子),用万用表 “通断档” 测量 U/V/W 三相线缆是否导通(两端针脚对应通断),若某相不通,更换破损线缆(需用同规格耐高温电缆,如 600V/10A 以上);

    • 测量驱动器输出电压:上电后,在示教器发送 “点动指令”,用万用表 “交流电压档” 测量驱动器输出端(U/V/W)电压,正常应为 “随速度变化的三相交流电”(如低速时约 100~200V,高速时接近 380V);若无电压,先维修驱动器(参考 DSQC346B 维修),再测试电机;

    • 检查电机熔断器:拆开电机端盖,找到内置熔断器(通常为 5~10A 快速熔断器),用万用表测量阻值,若为无穷大,更换同规格熔断器(注意熔断电流与原型号一致,如 5A/250V)。

2. 电机绕组故障(核心电气故障)

  • 原因:绕组匝间短路、相间短路、对地漏电(绝缘损坏),多因电机进水、过热导致漆包线绝缘层老化。

  • 维修操作

    • 轻微匝间短路:若短路匝数少,可通过 “局部加热去除漆包线绝缘层,剪断短路匝数后重新焊接” 修复(需专业绕组维修经验);

    • 严重短路 / 漏电:更换整套电机绕组(需匹配原绕组的 “线径、匝数、绕制方式”,如原绕组为 0.8mm 漆包线绕 120 匝,需完全一致),绕制后浸漆烘干(增强绝缘),再测试电阻与绝缘。

    • 测量绕组电阻:断电状态下,用万用表 “欧姆档” 测量电机 U/V/W 三相绕组间电阻(正常应为三相阻值均衡,偏差≤5%,如 ABB IRB 6600 电机三相电阻约 5~10Ω);若某两相电阻接近 0Ω,为 “相间短路”;若某相电阻远小于其他两相,为 “匝间短路”;

    • 测量对地绝缘电阻:用 “兆欧表(摇表)” 测量 U/V/W 任意一相与电机外壳(接地端)的绝缘电阻,正常应≥50MΩ(500V 摇表);若≤1MΩ,为 “对地漏电”,需拆解电机维修绕组;

    • 绕组修复 / 更换

3. 编码器故障(无位置反馈,电机锁死)

  • 原因:编码器线缆断线、编码器内部损坏(如码盘磨损、光电元件故障),导致电机无位置反馈,驱动器进入 “无反馈保护模式”,禁止电机转动。

  • 维修操作

    • 打开电机后端盖,查看编码器码盘是否有划痕、污染(用无尘布蘸酒精清洁);

    • 检查编码器光电传感器(如红外发射管、接收管)是否损坏,更换同型号传感器(如 TI 的 TIL117);

    • 排查编码器线缆:拔下编码器接头(如 DSQC668 的 X3 端子),用万用表测量编码器信号线(A/A-、B/B-、Z/Z-)是否导通,屏蔽层是否接地良好(避免干扰);

    • 检测编码器输出信号:上电后,手动转动电机轴,用示波器测量编码器 A/B 相信号,正常应为 “相位差 90° 的方波”;若无波形,拆解电机检查编码器:

    • 更换编码器:若编码器无法修复(如码盘碎裂),更换同型号编码器(如 ABB 专用海德汉 ERN 1387),更换后需执行 “电机与编码器对齐”(参考 ABB 机器人 “轴标定” 流程)。

二、核心故障类型 2:电机异响 / 振动(运行时噪音大,轴抖动)

典型现象

电机运行时发出 “嗡嗡声”“刺耳摩擦声”,或机器人轴出现不规则抖动,示教器显示 “30047 轴振动过大”,高速运行时故障更明显。

故障原因与维修步骤

1. 轴承损坏(最常见机械故障)

  • 原因:轴承缺油、磨损(滚珠 / 滚道剥落)、安装偏差,导致电机转动时产生 “金属摩擦声”,伴随振动。

  • 维修操作

    • 拆除电机端盖(注意标记端盖位置,避免装配偏差),取出旧轴承(若轴承与轴过盈配合,用 “轴承拉马” 拔出,避免敲坏轴颈);

    • 选择同型号轴承(如 SKF 6205-2RS,需匹配 “内径、外径、厚度”,且为 “双面密封型”,防止油污进入);

    • 安装新轴承前,在轴承内部涂抹 “高温润滑脂”(如锂基润滑脂,耐温 - 20~120℃),涂抹量为轴承内部空间的 1/3~1/2;用 “套筒” 均匀敲击轴承外圈,将其压入轴颈,避免直接敲轴承内圈;

    • 手动判断轴承状态:断电后,双手握住电机轴两端,轴向推拉 / 径向晃动,若有明显间隙(超过 0.1mm)或卡顿感,说明轴承损坏;

    • 拆解更换轴承

    • 装配测试:装回端盖,手动转动电机轴,应无卡顿、异响,轴向 / 径向间隙≤0.05mm。

2. 电机转子动平衡失调(高速振动)

  • 原因:转子上的平衡块脱落、转子铁芯磨损不均、电机轴弯曲,导致高速旋转时 “离心力不平衡”,引发振动。

  • 维修操作

    • 检查转子外观:拆解电机,查看转子铁芯是否有磨损、变形,平衡块是否缺失(通常在转子两端有金属平衡块,用螺丝固定);

    • 测量电机轴跳动:用 “百分表” 固定在电机外壳上,表头接触电机轴圆柱面,手动转动轴,测量 “径向跳动量”,正常应≤0.03mm;若超过 0.05mm,说明轴弯曲,需校直或更换电机轴;

    • 动平衡校正:若转子无明显损伤,将转子送至 “动平衡机” 进行校正(需专业设备),通过添加 / 去除平衡块,使转子动平衡精度达到 “G2.5 级”(机器人电机要求)。

3. 负载过大 / 啮合不良(连带振动)

  • 原因:减速机齿轮磨损(导致负载波动)、电机与减速机联轴器松动 / 错位,引发电机 “被动振动”,伴随异响。

  • 维修操作

    • 检查联轴器:拆开电机与减速机之间的联轴器,查看联轴器是否有裂纹、橡胶垫是否老化,螺栓是否松动;若松动,用扭矩扳手按规定扭矩紧固(如 M8 螺栓扭矩为 20~25N・m);若联轴器损坏,更换同规格联轴器;

    • 排查减速机负载:手动转动减速机输入端(电机轴连接端),若有明显卡阻或异响,先维修减速机(如更换齿轮、补充润滑脂,参考 ABB 机器人减速机维修),再测试电机振动;

    • 验证负载匹配:通过机器人示教器查看电机 “负载电流”,正常运行时电流应≤额定电流的 80%;若电流持续超过额定值,需检查机器人末端负载是否超重(如工具重量超过轴负载限制),或工艺参数是否合理(如加速时间过短)。

三、核心故障类型 3:电机过热(温度≥80℃,报 “过热报警”)

典型现象

示教器报 “30039 电机过热”,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电机外壳温度≥85℃(正常运行温度≤70℃),严重时电机自动停机保护。

故障原因与维修步骤

1. 散热不良(环境 / 散热结构问题)

  • 原因:电机散热风扇损坏、散热片堵塞(油污 / 灰尘)、环境温度过高(控制柜内温度≥40℃),导致热量无法散发。

  • 维修操作

    • 检查散热风扇:查看电机后端的散热风扇是否转动(上电后观察),若不转,测量风扇供电电压(通常为 24V 直流),若电压正常,更换风扇(需匹配原风扇的 “转速、风量”,如 1200rpm、20CFM);

    • 清洁散热系统:用压缩空气(压力≤0.4MPa)吹除电机散热片、风扇罩上的灰尘 / 油污,若散热片油污严重,用 “中性清洗剂”(如酒精)擦拭,晾干后装回;

    • 改善环境散热:检查控制柜散热风扇是否正常,加装通风百叶或空调(若环境温度≥40℃),确保控制柜内温度≤35℃。

2. 绕组过载(电气过载导致发热)

  • 原因:电机长期超额定负载运行(如末端负载超重、频繁启停 / 急加速),导致绕组电流过大,铜损增加,温度升高。

  • 维修操作

    • 延长加速 / 减速时间(如从 0.5s 改为 1s);

    • 减轻末端负载(如更换轻量化工具,或拆分作业流程);

    • 查看负载电流记录:通过 RobotStudio 软件调取电机历史运行电流,若持续超过额定电流(如 ABB IRB 120 电机额定电流 5A,实际运行 6A 以上),需优化工艺参数:

    • 检测绕组绝缘:若过载导致绕组绝缘老化,用兆欧表测量对地绝缘电阻,若≤10MΩ,需重新浸漆烘干(增强绝缘),或更换绕组。

3. 轴承摩擦过热(机械摩擦生热)

  • 原因:轴承缺油、安装过紧(过盈量过大),导致摩擦阻力增加,机械能转化为热能,传递至电机外壳。

  • 维修操作

    • 检查轴承润滑:拆解电机端盖,查看轴承内润滑脂是否干涸、发黑,若有,清除旧润滑脂,重新涂抹 “高温锂基润滑脂”(涂抹量 1/3~1/2);

    • 调整轴承安装间隙:若轴承安装过紧(手动转动轴困难),更换 “间隙等级稍大的轴承”(如原轴承为 C3 组,更换为 C4 组),或轻微打磨轴颈(需专业操作,避免轴颈尺寸超限)。

四、核心故障类型 4:位置偏差(运动精度下降,报 “位置误差”)

典型现象

机器人运行到目标位置后,示教器显示 “30016 轴位置误差过大”,实际位置与编程位置偏差超过 0.1mm(如抓取工件时偏移),重复定位精度下降。

故障原因与维修步骤

1. 编码器精度异常(位置反馈偏差)

  • 原因:编码器码盘污染、光电元件老化,导致 “计数脉冲丢失”;编码器与电机轴连接松动(如键槽磨损),导致 “反馈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步”。

  • 维修操作

    • 参考 ABB 机器人 “轴标定” 手册,将电机轴转到 “机械零位”,调整编码器角度,使编码器 Z 相(零位信号)与机械零位对齐;

    • 通过 RobotStudio 软件执行 “绝对精度标定”,修正位置偏差;

    • 清洁编码器:拆解电机后端盖,用无尘布蘸酒精清洁编码器码盘(避免划伤码盘),检查码盘与轴的连接键是否磨损,若磨损,更换同规格键销;

    • 重新对齐编码器:若编码器与电机轴相对位置偏移,需执行 “电机 - 编码器对齐”:

    • 更换编码器:若编码器计数脉冲丢失(示波器观察 A/B 相波形有缺失),更换同型号编码器,重新标定。

2. 电机绕组匝间短路(输出扭矩不均)

  • 原因:部分绕组匝间短路,导致电机三相输出扭矩不均衡,运行时 “丢步”,引发位置偏差。

  • 维修操作

    • 测量绕组电阻:用万用表测量 U/V/W 三相电阻,若某相电阻比其他两相小 10% 以上,说明存在匝间短路;

    • 修复 / 更换绕组:轻微短路可局部修复(剪断短路匝数,重新焊接),严重短路需更换整套绕组,绕制后确保三相电阻均衡(偏差≤5%);

    • 测试扭矩均衡性:上电后,用 “扭矩扳手” 测量电机输出扭矩(低速转动时),确保三相扭矩无明显差异(偏差≤8%)。

五、维修后验证与注意事项

1. 维修后验证流程

  • 静态检测:测量电机绕组电阻(三相均衡)、对地绝缘电阻(≥50MΩ)、轴承间隙(≤0.05mm);

  • 动态测试

    • 空载运行:上电后,点动电机正反转,无异响、振动,外壳温度≤65℃;

    • 负载运行:带末端工具运行测试程序(如重复定位动作),位置偏差≤0.05mm,电流≤额定值 80%;

  • 报警排查:运行 1 小时后,示教器无 “过热、位置误差、驱动故障” 等报警,确认维修合格。

2. 安全与专业注意事项

  • 断电操作:拆解电机前必须断开机器人总电源,拔下动力线和编码器线,避免触电或损坏驱动器;

  • 备件匹配:更换轴承、编码器、绕组时,必须使用与原型号一致的备件(如 ABB 原厂或同等精度的替代件),避免因规格不符导致二次故障;

  • 专业工具:需使用 “扭矩扳手、百分表、兆欧表、示波器” 等专业工具,避免凭经验操作(如轴承安装过紧导致过热);

  • 复杂故障处理:若电机轴弯曲、转子严重损坏,建议更换整套电机(ABB 原厂电机),避免维修后精度不达标影响机器人性能。


通过以上故障解析与维修步骤,可系统性解决 ABB 机器人伺服电机的常见问题,核心是 “先区分电气故障(供电、绕组、编码器)与机械故障(轴承、转子、负载),再按‘从易到难、先外后内’的顺序排查”,维修后务必通过静态检测与动态验证,确保电机恢复精准运行能力。

为您推荐